出品:科普中國
作者:超級大陸團隊
監制:中國科普博覽
提到南極的鳥,大家自然而然會想到企鵝。那么,又有哪些鳥類與北極有關系呢?
身形小巧的北極霸主——北極燕鷗
在南極,給人印象最深的動物自然是企鵝。而在北極,令人肅然起敬的卻并非北極熊,而是北極燕鷗。企鵝雖然待人親切,憨態可掬,但看上去卻有點傻氣;而北極燕鷗雖然小巧玲瓏,但卻矯健有力。
北極燕鷗可以說是鳥中之王,它們在北極繁殖,但卻要到南極去越冬,每年在兩極之間往返一次,行程數萬公里。人類雖然已經造出了飛機,但要在兩極之間往返一次,也決非易事。
飛翔的北極燕鷗
(圖片來源:Veer圖庫)
因為它們總是在兩極的夏天中度日,而兩極的夏天太陽總是不落的,所以它們也許是地球上唯一一種永遠生活在光明中的生物。
北極燕鷗不僅有非凡的飛行能力,而且爭強好斗,勇猛無比。雖然它們內部鄰里之間經常爭吵不休,大打出手,但一遇外敵入侵,則立刻拋卻前嫌,一致對外。實際上,它們經常聚成成千上萬只的大群,就是為了集體防御。貂和狐貍之類非常喜歡偷吃北極燕鷗的蛋和幼子,但在如此強大的陣營面前,也住往畏縮不前,望而卻步,三思而后行。不僅這些小動物,就連北極最為強大的北極熊也怕它們三分。
北極燕鷗群
(圖片來源:Veer圖庫)
北極燕鷗也是一種體態優美的鳥類,其長喙和雙腳都是鮮紅的顏色,就像是用紅玉雕刻出來的。頭頂是黑色的,像是戴著一頂呢絨的帽子。身體上面的羽毛是灰白色的,若從上面看下去,和大海的顏色融為一體。而身體下面的羽毛都是黑色的,海里的魚若從下面望上去,很難發現它們的蹤跡。再加上尖尖的翅膀,長長的尾翼,集中體現了大自然的巧妙雕琢和完美構思。
勇敢的斗士——黃金鸻
在北極,如果僅從飛行距離的長短而論,要選一個亞軍的話,則是黃金鸻了。黃金鸻因為背部雜有金黃色斑點而得名。
這種鳥類體態較大,喜歡干燥,常結成小群在江河海濱覓食蠕蟲、甲殼類、螺類及昆蟲等。繁殖于阿拉斯加西海岸及西伯利亞東北部,冬天遷至我國南部、印度東部、印度尼西亞、夏威夷群島直到澳大利亞。
凍土上的黃金鸻
(圖片來源:Veer圖庫)
它們可以用每小時大約90公里的速度,連續飛行50多個小時,體重卻僅僅減輕0.06公斤,可見其體能消耗極小,因而才會有如此驚人的耐久力。至于它怎樣做到這一點,至今仍然是個謎。
黃金鸻
(圖片來源:Veer圖庫)
與北極燕鷗一樣,黃金鸻同樣也是一種非常勇敢的鳥類,對于膽敢進入它們領地的狐貍甚至獵人,總是給予堅決的反擊,即使犧牲生命也在所不惜。因此,有些小鳥專門把自己的巢筑在黃金鸻的領地附近,以便得到庇護。
有時候,當天敵襲來,為了保護幼鳥,黃金鸻會伸出一個翅膀,裝成折斷了的樣子,以此來吸引敵人的注意,而天敵往往信以為真,拼命追趕,結果誤入歧途,被引得遠遠的,從而保護了自己的領地。由此可見,黃金鸻也是一種非常聰明的鳥類。
有取有舍的大智慧——絨鴨
鴨類通常被認為是笨笨的動物,除了會游泳之外,其生存技能似乎平平。然而,也許是環境所迫的緣故吧,北極的絨鴨看上去智商似乎還是蠻高的。
絨鴨體大膘肥,看上去茸乎乎的,這是北極的環境所使然。春季,雄絨鴨身披黑白分明的羽衣,雌絨鴨身體的大部分則呈褐色。
雄性絨鴨和雌性絨鴨
(圖片來源:Veer圖庫)
每年晚夏季節,北極地區的島嶼四周被水環繞著,北極狐等很難涉足其中。此時,絨鴨便開始在島嶼上筑巢繁殖,巢通常建于浮木或一叢海草下面,用以避風。
絨鴨的巢區十分靠近一種海鷗的巢。令人驚奇的是,這種海鷗并不好相處,甚至還是絨鴨卵和幼雛的捕獵者。既然如此,為何絨鴨仍然喜歡與這種海鷗做鄰居呢?
原來絨鴨正是借助這種海鷗的力量,將其更強大的敵人如賊鷗、北極狐等趕走,使這種海鷗在保護自身巢區的同時,也使絨鴨免遭侵害。絨鴨的這種犧牲局部利益以換取更大好處的做法,確實是很聰明的。
結語
生活在北半球的鳥類,有許多要到北極繁殖后代。北極不僅有遼闊的草原,豐富的食物,而且還有安靜而干凈的環境,很少人類干擾。也許對于鳥類王國來說,北極既是其活動的中心,也是它們的樂園和故土。
編輯:郭雅欣